从统计公报看淮安经济社会发展之二 同比增长86.9%,创新因子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稳外贸、稳外资是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措施。《淮安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淮安对外贸易增势良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86.9%,其中“新三样”出口82亿元、增长近两倍;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总量比重达57.8%。这组数据不仅反映了淮安经济的韧性与活力,更彰显了其背后独特的发展密码——创新因子正全方位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透过数据不难发现,淮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迅猛增长,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产业端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淮安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培育“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筑牢根基。以新能源产业为例,淮安敏锐捕捉到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的趋势后,积极布局,引入天合光能等行业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上下游企业迅速集聚,构建起从单晶硅切片生产、高效电池及组件制造到储能及相关配套辅助设施建设的完整产业链。在这一过程中,创新贯穿始终。

政策层面,我市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关于加快建设长三角北部重要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若干政策》,加大对企业研发的奖补力度,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给通过省研发管理体系贯标的企业发放补贴。近3年来,全市发放科技类奖补资金超4亿元,仅2024年就发放1.58亿元,其中研发奖补资金4479万元、惠及97家企业。在“真金白银”的支持下,企业创新热情高涨,潜心研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内首创技术17项、国内领先技术24项、打破行业垄断技术13项,成功解决“卡脖子”难题9项。这些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助力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披荆斩棘,实现出口高速增长。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跨境电商这一新兴业态,也为我市外贸发展插上了翅膀。2024年3月,《淮安市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出台,推动跨境电商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淮安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有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海关跨境电商监管分解线,能够满足多种申报模式下海关查验货物的需求。通过“保税仓储物流配送+海外仓中转”模式,打造全产业链跨境电商运作良性生态圈,让更多淮安制造的高新技术产品借助跨境电商平台走向全球,拓宽了外贸出口渠道。

创新驱动,外资纷至。淮安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高达57.8%,在全省独占鳌头,这是我市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与创新驱动的产业规划共同发力的结果。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我市致力于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让外资企业感受到我市的诚意与效率,为外资引入奠定坚实基础。产业规划方面,我市围绕“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精心布局,精准招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群,以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能力,成为吸引外资的“强磁场”。外资企业入驻后,能够快速融入本地产业链,实现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等环节的高效协同,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此外,高端人才的汇聚,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智力支持,也进一步增强了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形成了人才引领产业、产业吸引外资的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人才引进力度加大。未来,淮安将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贡献更多“淮安力量”。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讯员 李逸萱 李松林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

责任编辑 白留伟



0517网,淮网,淮安网,淮水安澜,淮安新闻,淮安美食,淮安人才,淮安房产,淮安家居,淮安汽车,淮安教育,淮安旅游,淮安分类信息,淮安人民生活分类信息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