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淮安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重点任务清单(2025—2027年)》出台,明确了7方面33项重点任务,并细化为71条落实举措,全方位推动未来三年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全面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培育和发展低碳循环产业,创成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70家。大力推动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企业节能降碳、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高效节能、先进环保、零碳(低碳)供能等装备研发制造、集成创新及示范应用推广。建立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到2027年底,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50户以上。实施盐化工产品碳标识认证创新试点,到2027年,新增产品碳足迹核算25个。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取缔散煤销售点。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到2027年底,全市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力争达到70%左右。积极发展电化学储能、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到2027年底,电化学储能、盐穴压缩空气储能装机总规模力争达100万千瓦。加快推广建筑楼宇、工业企业、充电站场景的微电网项目建设。
加速推进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加大绿色建材推广力度,显著提高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材的应用比例。在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达100%基础上,不断提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推动联运组织模式创新,探索应用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等新业务模式。持续推广“交通运输+邮政快递+农村社区”农村寄递物流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城乡物流服务品质。
扎实推动资源全面节约战略。高水平、高质量抓好节能工作,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动实施一批重大节能技改项目。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节能降碳管理机制,实施“双随机”节能监察。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两网融合”,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探索回收新模式,到2027年,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备案超600家、综合分拣中心超8个。力争到2027年,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以上、达180万台,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90%以上、达2万辆。
前瞻布局绿色技术创新赛道。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组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以上,推动南理工盱眙校区全国实验室建成使用。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组织实施绿色低碳领域的项目不少于5项。
积极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开展能效、水效标识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水效标识制度。推动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力争到2027年底,我市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50%,高质量耐用消费品市场份额显著增加。
持续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推出碳金融产品,指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金融产品运用力度。推动落实差别化绿色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环保领域倾斜。
融媒体记者 唐筱葳
通讯员 李琪琳 李国成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
责任编辑 白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