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福寿村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曾经战斗的地方。近年来,在市住建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该村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契机,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绿色经济、打造暖色乡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兴,激活振兴新动能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福寿村原有4片杨树林,共有杨树上万棵,树龄近30年,均已成材。村干部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历时3个月,最终将杨树全部变现,并复垦土地300多亩,流转给种植大户。如今,村民不仅拿到了杨树收益,还能收取土地租金,实现了增收致富。
在耕地提质增效方面,福寿村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租金从每亩780元提高到1350元。同时,该村打出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完善基础设施等“组合拳”,带动村民收入稳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福寿村立足红色资源优势,探索“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对原有的红色金南人民兵工展示馆进行升级改造,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此外,新建的兵工研学中心、安全教育体验馆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治理优,构建和谐新格局
“要多加几个垃圾桶,数量少了不够用。”在福寿村“小院板凳议事会”上,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村干部现场记录,并迅速落实解决。
鼓腰包,聚人心。近年来,福寿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创新举办“小院板凳议事会”,充分组织发动群众,共同商讨治理问题。同时,依托议事平台开展“小板凳”“‘邻’聚力”“庭院课堂”“板凳课堂”等活动,宣讲政策、收集民意、答疑解惑。
如今,“小院板凳议事会”已吸引360多名党员群众参与,开展以环境整治、关爱老人、邻里关系为主题的议事活动40多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多个,调解矛盾纠纷40多起,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在党群、干群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文化兴,焕发文明新气象
“咚咚锵、咚咚锵……”不久前,一场节奏明快、清新悦耳的民调秧歌在福寿村广场热闹上演。演员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展现农耕丰收的喜悦。精彩演出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欢笑声不绝于耳。
协商聚力,文化润心。福寿村依托传统节日,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民俗展演等活动。以今年举办的首届“村晚”为例,演员们以“乡音”传递“乡情”,一场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添喜气的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彰显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如今,福寿村正不断为特色田园乡村注入更多新内涵、新理念、新业态,展现出新时代田园乡村的独特魅力。
通讯员 徐婧 齐梦婷
融媒体记者 王舒
融媒体编辑 袁玥
责任编辑 白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