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上长“肉肉” 医生妙手切除

“主任,我眼睛上长了块肉肉,整天雾蒙蒙的,请你帮我检查一下。”近日,来自东台市富安镇的蔡大妈着急地说。经检查,建湖建阳眼科医院眼表与角膜病专家组成员、副主任医师、医务科长孙松海,确诊蔡大妈患的是翼状胬肉,目前已严重影响视力,需要切除才能改善视力。

孙松海解释,眼睛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膜”,就像“蝉翼”一样,就是翼状胬肉。翼状胬肉,俗称“鱼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最为古老的眼病,中医称为“胬肉攀睛”。一般来说,翼状胬肉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的一种慢性炎症病变,严重时会损伤角膜。

翼状胬肉不仅可以引起眼红、流泪、异物感及影响外观和容貌,当翼状胬肉向角膜中央进展时还可引起散光,若遮盖瞳孔则将严重影响视力,肥厚挛缩的胬肉可限制眼球运动。一旦翼状胬肉浸润程度加深,达深基质层,形成瘢痕,即便手术也难以恢复到原有视力状态,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失明。

很多患者起初没有对翼状胬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把翼状胬肉误以为是白内障,非要等肉“长熟了”才切除。为此,孙松海提醒广大翼状胬肉患者,切除翼状胬肉的时机应该是在“翅膀”还未长大的时候,还应定期到专科医院复查,防止翼状胬肉不断生长。

目前来说,翼状胬肉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伤口较大、疼痛感强且复发率较高。近年来,建阳眼科医院开展的高射频技术运用于翼状胬肉切除并联合羊膜移植术,让多数人无法分辨出患者哪只眼动过手术,甚至患者自己也会经常忘记哪只眼曾有翼状胬肉。

据了解,用羊膜再移植于眼表后,可促进周边结膜上皮细胞向羊膜移行、增生,最终使羊膜植片成为正常眼表的一部分。羊膜不含血管、淋巴及神经组织,因此基本上不含抗原成分,羊膜移植手术后很少有排斥反应的发生。术后复发率低,是因为羊膜可能促进上皮愈合,维持正常上皮表型,减轻炎症和血管化,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减少瘢痕形成。羊膜还能促进上皮细胞分化,延长上皮生发细胞的寿命,阻止上皮细胞的凋亡进而降低术后复发率,受到患者的肯定及认可,能很大程度地减少翼状胬肉患者再受生理和心理创伤的概率。 (姜新基 严加宏)



0517网,淮网,淮安网,淮水安澜,淮安新闻,淮安美食,淮安人才,淮安房产,淮安家居,淮安汽车,淮安教育,淮安旅游,淮安分类信息,淮安人民生活分类信息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