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精心施策铺就农民增收“康庄道”

今年以来,淮安市坚持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基本路径,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74元,同比增长8.3%;城乡居民收入比值1.52,比上年同期缩小0.02。

筑基石,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淮安市持续加强品牌农业建设,启动实施“淮味千年”品牌产品包装大赛,完成作品征集200余件。加强与南京钟山宾馆集团和神农e购平台等联系,促进淮安农产品在长三角地区销售。围绕优质稻米、小龙虾、规模畜禽、螃蟹、绿色蔬菜五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编排了110个3000万元以上五大产业链重点项目。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伸产业链条,谋划布局了73个3000亩以上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建链、强链、补链招商项目。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项目17个,目前已全部完工,6户企业获得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授牌。

增活力,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主体。推动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的示范应用,促进产学研合作,今年共组织申报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示范项目47项、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项目4项。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培育农村“双创”人才,一季度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384人次。深化“新农菁英”培育发展计划,培育乡村产业、特色乡土、乡村治理、乡村公共服务、农业农村科技等青年人才。积极引导各类基地项目投身乡村振兴,激发农村妇女求富裕求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妇联支持基地发展、基地带动妇女发展的倍增效应。

扩渠道,释放农村改革红利。围绕“三级先导”工程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区范围内土地经营情况调查,持续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调查统计,稳步推进盱眙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打造审批管理“马坝模式”,积累宅改试点“盱眙经验”。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一季度新增流转土地面积9.2万亩。提升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运行质量,全市通过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平台累计交易逾6万笔,成交金额181.9亿元。

强支撑,推广落实农业政策。深化与江苏银行、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合作,探索利用防返贫保险、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资金池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信用等开展涉农资金信贷事项,扩大乡村振兴资金授信。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运用“小微贷”“苏科贷”“苏信贷”“苏农贷”子产品,聚焦支小支科支农,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至3月底金融机构通过平台累计发放“小微贷”32.73亿元、“苏科贷”1.96亿元、“苏农贷”0.93亿元。推广政策性农担业务,至3月底省农担淮安分公司在保企业1596户、在保余额13.72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255户、2.08亿元。按照“扩面、增品、提标”要求,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一季度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94亿元,小麦承保面积463.07万亩。落实农民创业贷款和补贴政策,一季度累计发放农民富民创业担保贷款2.11亿元,涉及农民1345人,扶持农村劳动力创业1548人。融媒体记者 唐筱葳 通讯员 徐柱 董沁


0517网,淮网,淮安网,淮水安澜,淮安新闻,淮安美食,淮安人才,淮安房产,淮安家居,淮安汽车,淮安教育,淮安旅游,淮安分类信息,淮安人民生活分类信息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