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聚资源、聚合力、聚民心“三管齐下”,推进区域化党建、网格化治理、精益化服务“互促共融”,为城市基层治理赋能提级。
聚资源,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在城市统筹一体化大背景下,经开区用全局一盘棋的思维,突破传统单位党建模式,整合区域政治资源、社会资源,构建区域化、广吸纳、动态开放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淮安经开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葛玉海说。
该区整合上级资源,打破行政隶属壁垒,经开区党工委联合市民政局、科技局等市直12家单位,与133家列统企业形成党建联盟,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品牌共创、成果共赢。共享内部资源,依托园区、街道党组织,联合辖区学校、医院、商业街、社会组织等载体,推动形成15分钟党建服务圈。利用外部资源,东湖社区与苏州工业园玲珑湾社区“师徒结对”,成立“城市党建连心社”,党员互联互促,举办发展沙龙、经验交流会,为城市发展、基层治理提供有益启示。
聚合力,提升“网格化治理”成效
“现在我们是社区管小区,17名党建网格员收集建议、派单解决、及时反馈,一条龙服务。抗疫以来,网格员化为红色代办员,上门开展服务,得到群众点赞。”深圳路社区党委书记陆忠表示。
经开区构建“区党工委、街办大工委、村社区党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五级组织体系,科学划分285个党建网格,将532个基层党组织、5600多名党员联户包组、挂钩联系群众,推行“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工作法。建立“街办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机关力量下沉到网格,精选178名楼栋长,群众“点单”反映问题,楼栋长“传菜”形成清单,部门“接单”解决诉求。对1159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立政策宣传岗、矛盾调解岗等6种岗位,通过亮身份、月报告、抓评议,变“无职无责”为“有岗有为”。
聚民心,完善“精益化服务”体系
“楼下505室中午装修,噪声扰民,请求处理”“地下车库积水,物业反应不及时”……为高效解决群众反馈的问题建议,该区建立“党建引领、行业主导、基层主抓”的红色物业管理机制,设立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党委,招募153个党建辅导员入驻物业企业,定期组织物业代表、业主代表、社区党支部、网格支部召开“四方联席会”,协商解决居民合理诉求。建立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民服务清单,推广“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聚焦“一老一小”特殊群体,推行“红色代办”服务、党员“微服务”、部门单位“组团服务”。开展惠农政策与普法宣传、关爱空巢老人与留守妇女儿童、创业就业培训和文化乐民、农技富民、电商助民等服务项目,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想来爱来、便利便捷、受教受益”的好地方。(蔡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