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淮安市坚持问题导向,一体推进“双招双引”、深入实施“产才融合”、深耕细作“人才沃土”,在周边发达地区人才“虹吸效应”下精准突围,走出一条错位竞争、彰显特色的人才发展之路,为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推进“双招双引”
形成“广纳英才”格局
去年5月,中国·淮安(上海)城市推介暨经贸合作洽谈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现场签约项目38个、引资额296.7亿元,一批质态好、体量大、人才富集、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淮安。同时,走进上海交通大学等10余家在沪高校院所,签订《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共建上海交通大学苏北研究院协议书》。
淮安市明确提出,将招才引智作为制度性安排纳入全市中心工作,与招商引资同步重点谋划、重点推进,举办重要对外推介活动,既要招商又要招才,两件事一体推进。“双招双引”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考核,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
去年下半年,淮安市通过开展重大项目“百日攻坚”和招才引智“百日竞赛”活动,短短数月,引进院士团队3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22名。
“本来只打算参赛看一看,没想到现在已经把厂建在这了。”2021年11月18日举行的2021中国·淮安科创峰会暨创新创业大赛上,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骆建军所在的项目团队荣获一等奖,而该项目在获奖前就已落地淮安。淮安创新创业大赛重点瞄准人才项目落户,为人才对接金融资本、同步推进项目落地提供厂房、优惠政策及全流程帮办服务,获奖项目落地之后即可“免试”纳入“淮上英才计划”获得补贴。
走出去,请进来。淮安市充分挖掘在外乡亲乡贤宝贵资源,依托百年名校淮阴中学,建立淮中校友科创联盟等载体,搭建“以才引商、以才引才”平台,鼓励乡亲乡贤推荐人才项目来淮落地。同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成立人才工作站,在省级就业指导中心和重点高校建立引才工作站30个,在淮安籍学子集中的地区设立“雁归兴淮”青年人才联络站,打造常态化联络、综合性服务平台。
深化“产才融合”
搭建“人尽其才”舞台
去年,《“淮安市333产业人才”集聚行动方案》发布,重点瞄准主导产业小切口,编制干货满满的人才新政,着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创业领军人才和工程师,打出“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组合拳,提升人才资金使用效益,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与此同时,“就业12条”“科创16条”等陆续推出,形成强大“政策磁场”。
“是淮安真挚的引才热忱打动了我。”在淮安的招才引智热潮感染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春和技术团队来到淮安,他们向地下要空间,攻克了层状低品位盐矿大型储气库建造这一世界难题,书写了让采空区地质隐患向宝贵地下储库资源转变的传奇。
作为“周末专家”,杨春和团队受到的“政策礼遇”一样不少:2019年,团队成员施锡林入选“江苏省苏北发展特聘专家”;2020年,杨春和院士工作站在苏盐井神公司成立;杨春和院士团队先后入选淮安市“淮上英才计划”团队和江苏省“双创”团队,累计获得700多万元项目资金资助。
与此同时,淮安市鼓励企业走出去“开疆拓土”,在重点城市建立“人才飞地”,“飞地”引进人才视同在淮人才同等奖励,对成效明显的“飞地”再予以奖补,有力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待遇都是一样的。”在南京“洪谷人才飞地”设立研发机构的沃顿耐磨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方宇昌说。
去年11月30日,淮安市在南京大学举办“揽才入淮 共赢未来”淮安市人才发展推介会暨综合性招聘活动,发布493个事业单位“名校优生”岗位、33家重点企业1238个“名企优才”岗位。建立“企业出题、政府发榜、人才攻关”机制,发布30个项目8500万元的“揭榜挂帅”榜单,帮助企业精准引才,破解发展难题。
“名校优生”“名企优才”是淮安市集中打造的两个青年人才引进品牌。近年来,淮安市累计引进“名校优生”1800余人、“名企优才”3万余人。“十四五”期间,淮安市将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明确围绕产业培育壮大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00人,吸引产业基础人才15万人。
深耕“人才沃土”
优化“拴心留才”环境
“这么有趣的西游主题乐园,现在我可以带着孩子免费通票游玩。”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黄东,手里拿着市人才办发放的“淮上英才卡”感触颇深,“有了此卡,不仅能够享受到进修补贴、医疗保险,还可以在购书观影、健身旅游、公交出行、金融服务等方面享受优惠。”
引才容易留才难,青年人才存在不少实际困难,服务很难做到人才心坎上。与招才引智的频频突破相得益彰,“淮上英才卡”反映了淮安市创新做好人才工作“后半篇文章”的努力。
淮安市以“拴心留人”工程为抓手,着力解决人才最挂心、最期盼、最急切的“关键小事”,努力打造暖心贴心人才发展生态。
对初到淮安的客籍人才而言,最关注的是住有所居问题。进入“十四五”,围绕人才“住在哪”问题,淮安市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街区、人才小区建设,确保来淮创新创业青年人才住有所居、居有所乐。不久前,金湖县市场监管局新引进的“名校优生”方梦洁成功搬进人才公寓。“设施齐备、拎包入住、管理安全,年轻人聚在一起,学习交流的机会更多了。”方梦洁说。
在淮安人才工作中,“长远”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超前布局,涵养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淮安市将每年的9月20日设为“淮安人才日”,集中举办人才政策发布、产业高端论坛、青年人才集体婚礼等活动,打造淮安人才专属节日。市委、市政府去年特别为在淮11所大中专院校学生举办集体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向大学生发出做城市发展“合伙人”的邀约,系列活动构成了淮安“爱您”人才服务品牌。“就爱你”的谐音背后,是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最高礼遇和最大诚意,预示着人才与城市同成长、共成就的比翼齐飞新局面。融媒体记者 叶列 通讯员 吴蔚 刘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