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涟水县聚焦“苦干新五年,冲刺百强县”奋斗目标,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该县被评为“2021年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单位”,全市唯一;“放管服”改革等6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全市最多;营商环境评价首次进入社科院发布百强县(市)排行榜,排名第69位。
一是强化科学谋划,助推经济平稳运行。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全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规划支撑。制定《冲刺百强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市级层面出台《支持涟水建设百强县的13条意见》,为涟水冲刺百强注入强劲动能。研究出台《强化当前经济运行保障措施19条》,每月召开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会,及时预警研判,协调解决问题,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去年前三季度,全县完成GDP 438.5亿元,同比增长13.9 %,增幅全市第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780元,同比增长11.4%,增幅全市第2;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34.62亿元、44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6%、22.35%,增幅全市领先。1-12月份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5亿元。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重大项目攻坚。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理念,发挥服务专班职能,统筹各类资源要素,破解项目建设制约瓶颈。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近期实施方案和16个片区土地成片开发方案,争取省挂钩用地计划7512亩,有效保障“一区三园”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完成39个批次97个地块组件,征收土地5405.95亩,为今世缘南厂区技改、中信华等61个项目提供3913.2亩项目用地。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9宗、面积533亩,超市下达任务70个百分点。积极推动解决工业厂房“不动产权证”办理遗留问题,助力企业发展壮大。组织两场“政银企”信贷支持对接活动,推动授信协议70亿元,有效缓解300余户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争取政府债券9.5亿元,同比增加5.1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资金保障。总投资15亿元的滨河吾悦广场8月份进场施工,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个吾悦广场的县份。
三是强化改革创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措施40条》。创新推出“涟七条”,全力推动模拟审批,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开工。持续打造政务服务品牌,创新开展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改革,办理时限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40分钟,实现全市推广、跨县域通办。深化拓展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集成惠民惠企事项11类129项,发放财政奖补资金超4亿元,资金发放率96.6%,事项上线率、业务受理量和办结率均全市第1。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成首宗土地挂牌成交。围绕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完成82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全市率先建立“金融管家”机制,及时为企业提供金融帮办服务,为290余家企业发放贷款4.5亿元。创新开展 12345 政府热线“诉接速办、每月一看”活动,精准高效解决群众反映问题,“三率”(响应率、办结率及满意率)考核全市第1。调整完善“一区三园”财政体制,全力支持经济开发区去行政化和赋权改革,推动园区加快融合发展。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报告运用和信用修复,归集信用信息14.7万条,同比增长25%。
四是强化以人为本,持续增进民生福祉。2021年,该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标准完成10大类3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加大民生投入,1-12月份,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22亿元,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民生类支出54.67亿元、占比73.7%。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405人,开展技能培训1.4万人次,新增发放创业贷款1.78亿元、稳岗补贴389.41万元,惠及企业职工2.82万人。积极推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2021年共为6200余名被征地农民依规办理了社会保障,解决了群众后顾之忧。深入推进“根治欠薪”行动,为2600多名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2200多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全县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获全市综合考评A级,排名第2。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2021年以来全县累计“减税降费”1.72亿元,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五是强化攻坚克难,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持续巩固“一年小灶”成果,深化推进“三年大灶”,强化风险隐患闭环整改,实现县级安全生产巡查督导全覆盖,力保“七一”“国庆”等重要节点安全稳定,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组织开展防灾减灾集中宣传、火灾事故现场警示教育、安全生产宣讲、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演练等系列针对性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严格落实农民资金互助社清理清退刚性任务,打好行政司法组合拳,全县11家互助社吸纳互助金全部清零,获得省市金融监管部门高度认可。全面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多渠道调度化债资金,确保完成16.55亿元全年化债任务。积极推动问题楼盘处置化解,12个楼盘实现销号,8个小区共2000余户用电“临改正”,有力维护社会稳定。